【藝術家專訪】徐永旭的陶藝創作,以本能築巢、持續越界

京懋美學團隊創作者再添一名重量級的人物——創作出亞州最大型的陶藝作品,近年來展覽與得獎頻頻的藝術家徐永旭。京懋團隊實地到訪徐永旭老師的工作室,聽老師分享了許多精彩的藝術創作歷程與故事。在一整天的訪談與觀察,我們整理了徐永旭老師的創作歷程,與其以「築巢」與「越界」的創作內涵……

圖:京懋團隊到訪徐永旭工作室,老師為我們介紹1988年以女兒為主題的畫作。

43歲決心讓人生另闢蹊徑,投入藝術創作

徐永旭的陶土創作已超過30年。1986年,彼時還在學校教書的徐永旭,受到同事邀請籌組工作室,進而因緣際會摸到陶土,歷經數年的摸索、自學、創作,1998年43歲的徐永旭決心讓人生志業另辟蹊徑,在退休前三年,決心放棄老師工作,專心投入藝術創作。2003年,他回歸學院,考取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,49歲的徐永旭,成為當屆最年長的學生。

圖:徐永旭投入陶藝創作逾30年,在溫度30幾度的窯烤工作空間創作,對於體力與耐力都具有高度的考驗。

從聚焦西方哲學文本,到作品去知識的「築巢」模式

到了2005年,徐永旭逐漸確立了陶土創作的主題方向,開始積極發表個覽與聯展,至今已超過百場展覽,獲獎不斷。2005年~2011年創作期間,徐永旭聚焦美學西方哲學文本,試圖讓作品與尼采、傅科、梅洛龐蒂等西方思想家互動、甚至印證,創作融入西方超越美學、生命技術等概念。2008年徐永旭在日本陶藝圈掀起一陣波瀾,他得到「第八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首獎」,並受邀參加全球各大雙年展與重要藝術機構展覽。

2014年起,徐永旭試圖讓作品突破知識的影響,作品在「去知識」與「反去知識」之間拉扯,這時候起,他開始展開一段知識與作品之間的辯證之旅,徐永旭開始嘗試自己以生物本能的「築巢」行為來創作,藉由本能啟動的創作模式,去除掉文本的約束。每一天不斷反覆同樣的行為,尋找自己身體的界,並試圖「越界」。

圖:徐永旭陶藝作品突破「用」的侷限,不斷「越界」的創作精神。

不斷「越界」,突破陶藝框架,打造亞洲最大的陶窯

2018年,徐永旭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協會榮譽會員的肯定。從初次接觸到成為台灣最大型陶藝作品的藝術家(並擁有亞洲最大的窯),30多年的創作生涯,徐永旭選擇了一條孤獨困難的道路與創作環境,以重複堆疊的進行式,一如平日自身不斷參與的馬拉松賽事,每日重複數公里的跑步,一步一步堆疊前行,讓自己超越身體極限,突破創作界線。同時,徐永旭試圖創造「當代陶」的全新境界,擴張陶瓷創作的可能性,作品不再停留在器皿「用」的侷限之中,讓作品在意義與身體面向同時突破,「越界」成為徐永旭作品在「築巢」外的另一個重要創作概念。

圖:2019年高雄美術館展覽。以光織界:徐永旭的藝術世界。

以「光」與「輕」為形,2019高美館「以光織界」個展

徐永旭在高美館「以光織界」的個展,光的英文Light亦有薄輕之意,徐永旭由此延展創作主題,專注於泥土燒煉,薄、透、堅實但拉大量體張力的創作方式,以「光」與「輕」的嶄新觀點來詮釋其創作,透過「光」的輻射與流動,來探討作品的「形」與其內涵,帶領觀者進入藝術家藉作品所構築出來的美學空間。

圖:為了創作大型的陶藝作品,徐永旭打造出台灣最大的陶藝燒窯(照片中徐永旭老師背後)。

以「築巢」與「越界」為內涵,體會作品的創作歷程

徐永旭選擇的創作媒材與創作技法,都非常耗時耗力,需要自己親力親為,製作之前需要繁複的準備工作,創作開始後,需要親身碰觸、留下彷彿時間印記的手紋,同時還要面對高熱的窯去燒以及等待,最後製作完畢之後,也因為陶本身易碎的特質而要小心保存與運送。

他的創作核心,面對大型的陶藝創作,需要日復一日以本能直觀築巢,需要透過不斷挑戰身體的極限,需要團隊協作,擴大陶藝創作的可能,讓作品持續「越界」,突破既有的框架。徐永旭不只想讓觀者看見作品的完成表象,也希望能夠體會他創作的歷程,因為了解歷程,即可體會「築巢」與「越界」,思考生命的深邃內涵。

圖:京懋范執行長與徐永旭老師對談建築與藝術,以及分享生活的體悟。

京懋建築與徐永旭的作品共鳴:最後一次空間內的轉向!

談到對於京懋頤和藝術品的之間關係,他試圖在這個空間裡敘說什麼?他回答:在那麼大的空間裡面搭配的藝術品,要能夠超過整體空間的一半,所以至少要有3米高。他的作品完成後一轉向,在空間中站起來時,就切掉了它原有的狀態,突破它既有的界線。

這一個最後的轉向,讓作品再一次越界,與空間產生新的連結。這樣的大型作品,是把藝術家的生命狀態,透過藝術品不斷堆積的歷程,持續「築巢」、不斷越界,透過空間將思想擴散出去。

徐永旭老師的作品,目前已陳列在京懋頤和的接待中心。

築巢–徐永旭創作紀錄短片

徐永旭簡介

1955年生於臺灣,高雄。臺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,臺灣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(2007-2013),並任職過多所大專藝術學院。第八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首獎藝術家。

2005年美國駐校藝術家機遇,確立陶土創作本體,2005年~2011年,聚焦美學西方哲學文本,2014年起作品突破知識的影響,以「築巢」生物本能方式創作,並打造亞洲最大的陶窯。2019年 以「光」與「輕」混合形式,發表「以光織界」系列作品。2020年,徐永旭以專屬訂製的方式,為京懋建築空間創作藝術作品,透過空間內的轉向,讓陶藝與空間結合,再一次突破越界。

【藝術家專訪】徐永旭的陶藝創作,以本能築巢、持續越界

返回頂端

個人資料告知暨使用同意書

京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「本公司」)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(下稱「個資法」),向 台端告知以下事項:

一、蒐集目的
本公司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令之規定,為了提供您登錄網站、索取資料、訂閱資訊、反應意見、進行各種諮詢(新屋銷售、品牌介紹、產品說明)等服務;或為了與您聯繫、行銷(包括但不限於廣告及各項商品、活動、促銷、優惠訊息之通知等)、執行消費者及客戶管理分析、執行各種公司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業務範圍內之必要行為,對您的個人資料進行蒐集、處理、利用及國際傳輸。

二、蒐集之個人資料類別
本公司向您蒐集的個人資料,依據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特定目的及個人資料之類別」,包含但不限於識別類、特徵類、社會情況、財務細節、商業資訊或其他等類別,例如姓名、行動電話、住家、辦公室電話號碼、E-mail、地址、身分證統一編號、性別、出生年月日或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識別您個人之資料。

三、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、地區、對象或方式
對象:京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及機構相關企業(包括恩睿開發股份有限公司、聯京開發股份有限公司、京融開發股份有限公司)、其他與本公司及合作夥伴有業務往來之機構、依法有調查權之機關或其他政府機構、其他未受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限制之國際傳輸個人資料接收者。
地區:前開對象所在地及國際傳輸所涉地點,包含但不限於中華民國。
期間:個人資料蒐集目的之存續期間、依相關法令或契約約定之保存期限、本公司及合作夥伴因執行業務所必須之保存期間。
方式:以自動化機器或其他非自動化之利用方式,包括但不限於以書面、電話、簡訊、傳真、電子郵件、網際網路、紙本或其他基於蒐集目的且合於當時科學技術之適當方式,對您提供的個人資料進行蒐集、處理及利用。

四、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第3條,您得就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
本公司及合作夥伴對您的個人資料,將採行妥適安全之措施加以保護。您可隨時透過本公司官方網站揭露之通訊方式,就您提供的個人資料行使下列權利:(1)請求查詢或閱覽;(2)製給複製本;(3)請求補充或更正;(4)請求停止蒐集、處理及利用